似乎很多人都有一种刻板印象:心理咨询是有极大的痛苦才会去做的。我曾经也这么觉得,直到我的咨询师接住了那些我无法接纳的「微小的痛苦」。
这次长程咨询的开始,是学校给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和心理咨询师聊天的机会,一次轻松的「类咨询」。当时成堆的任务压在我面前,以至于我连着好几天都只睡了 3-4 个小时。虽然我极力压抑,告诉别人我很好,但我还是焦虑极了。尽管很难受,我却总是告诉自己:「根本没什么可难过的。」
我有很多朋友的学校和专业都比我卷得多,不仅要面对困难的课程学习,还有数不尽的学生工作,几乎得天天熬夜。而我比他们轻松得多。可我还是感觉快熬不下去了。于是,我预约了一次「类咨询」。从预约到真正和咨询师见面,中间相隔了好几天,所以当我真正坐在咨询室里的时候,我已经没那么糟糕了。我开始聊起我过去一个周的经历,比如我周三只睡了三个小时,然后在周四早八的游泳课上,害怕自己在水里猝死……我觉得这些事都已经过去了,于是说得很轻松并且有点不知道为什么有点小骄傲。但后来回想才发现,每当提起那些难过痛苦的时候,我总是会补上「其实也没有那么难过」的修正语。就好像我只有这么说了,我才能勉强接受自己的难过和痛苦。我跟她说:“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,我总觉得这样是在占用公共资源。毕竟我没什么大问题。”她温柔地回答:“我听到你这么说,感觉有点难过。在我看来,你的需求和别人的需求是同等重要的,我也很想听听你的生活。她告诉我,痛苦就是痛苦,要相信你当时的感受。